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挑战杯”收官!我院学子斩获三项国家级奖项!
发布时间:2025-11-08     浏览量:   分享到:

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圆满收官。经过校赛至国赛的激烈角逐,我院参赛团队在本届赛事中勇夺3项国家级奖励:在“人工智能+”专项赛中荣获二等奖2项,在“揭榜挂帅”专项赛中荣获三等奖1项,创造了学院参与该项竞赛以来的最佳成绩。

本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300多万名学生参赛,共提交作品40余万件。

我院“人工智能+”专项赛全国二等奖获奖团队

项目名称:《智创秦风—陕北民歌红色文旅AI智能体》

团队成员:陈章杰、周榆琳、刘昱彤、董俊强、王梦湉、柴瑞婷、金芳竹、胡耕瑞、王文萱、杨泓祎

指导教师:张玉梅、吴晓军、卢恒

团队简介:团队成员来自于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音乐学院,致力于以跨学科的团队协作、综合性的学科视野,将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应用于陕北民歌的保护、传承、创新与活化。项目集成流体力学lora微调方法、表情与姿态迁移、陕北民歌生成等多项核心技术,研发了民歌文化资源库、“秦风”大语言模型,具身体感演唱厅等产品,构建了模块化、轻量化的陕北民歌传承智能体。团队在非遗音乐的智能传承中,书写着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故事。

我院“人工智能+”专项赛全国二等奖获奖团队

项目名称:《智枢agent—基于AI大模型的生产线风险管控与智能维护系统》

   团队成员:李子豪、李孟涵、陈佳燕、轩辕硕、潘志宇、张昕韬、于秉良、陈科菲、吴祥羽、刘宇航

   指导教师:马苗、张玉梅

   团队简介:为响应人工智能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的国家战略,项目团队自主研发智枢Agent“基于AI大模型的生产线风险管控与智能维护系统”。系统针对工业运维中响应被动、数据融合难、决策可信度低等痛点,首创“主动响应+被动介入”双模驱动机制,构建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管控体系,并通过自研MCP服务与PLC深度集成赋予AI实时感知与主动维护能力,创新融合专家模型与SFT定向优化技术,实现高质量智能诊断。系统及核心技术已在丰利数控等多家企业产线落地验证,未来将持续迭代拓展,助推工业运维智能化升级。

我院“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三等奖获奖团队

项目名称:《低空监视雷达目标智能识别技术与应用》

团队成员:巫兰兴

指导教师:谢娟英

团队简介:为响应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本项目揭榜“CQ-08低空监视雷达目标智能识别技术研究”榜题,旨在解决当前低空飞行物数量快速增长与现有模型对应目标分类准确率较低的矛盾,进一步支撑城市空域安全监管,推动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通过设计轻量定制化ShuffleNet神经网络,采用数据重建、通道增强与特征融合3项技术实现对“低慢小”雷达原始回波数据的实时、高精度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目标分类准确率能够达到95%以上,且能够以较低算力要求部署在终端设备上,将有效解决低空监视雷达目标识别领域的行业难题,助力我国低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此次,学院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我院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我院在人工智能核心算法、智能体系统、神经网络架构等方向的深厚积累,彰显了将理论创新与产业实践相结合的科研特色。学院将以此次赛事成果为激励,持续锤炼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奋力书写学科建设与育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